約稿函 | 全球變局下的文化重建
《文化縱橫》雜志創刊于2008年,是一份綜合性的學術思想雜志。《文化縱橫》雜志以”文化重建”為宗旨,探索中國近代以來不斷凸顯的文化連續性危機,力圖從根本上解決普遍的文化焦慮,建立中國社會的文化自主權、價值系統與話語體系。2019年,《文化縱橫》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2019年,《文化縱橫》也進入創刊的第二個十年。
在過去的十年間,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際秩序遭遇重大危機,傳統經濟模式出現增長極限,中國快速崛起,逆全球化浪潮席卷西方主流國家。世界變了,人類社會處于普遍的焦慮之中。因此,面向未來新的十年,思考中國的文化重建問題,不再可能僅僅局限于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必須與世界變局緊密聯系起來,必須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進行同步思考。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文化縱橫》將秉持”文化重建”的辦刊宗旨,將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問題與21世紀世界變局、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聯系起來,思考中國的文化重建問題。我們將聚焦和深耕四大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歡迎有洞見、有新意、有深度的學術思想文章。
▍第一,探索世界與中國新的社會圖景
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發展模式正在走向瓶頸,建基于個人主義的西方秩序正在遭遇重大挑戰,人類社會亟須探索新的道路。當代中國國家主導的經濟社會秩序已顯露出特有的優勢,但其以官僚體系為主軸的社會管理模式也顯露出與信息化、多元化時代不相適應的短板。人類社會需要超越資本主義、也超越東方古老傳統的新的發展模式。今天的中國知識界,應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愿景與為人類文明開辟新的道路的使命結合起來。
1.中西工業化道路的文明比較;
2.技術變遷、信息化時代與發展模式再調整;
3.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中的行政體系與官僚體系研究;
4.從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及未來可能的新共同體主義——中國政治文化變革中的價值重建問題;
5.全球化變局下權力與資本的關系問題。
▍第二,建設中華文明復興的話語體系和敘述表達能力
5000年文明、14億人口的中國崛起,是攪動當代國際秩序的巨大變量,近300年的人類現代化歷史中,還從未遭遇過類似中國體量的國家躋身工業化行列。中華文明的復興,將改變世界歷史的敘述,此前由西方強勢文明構造的文明敘述也勢必受到沖擊。為此,中國知識界應有更多的文化自覺,對百年來的西方話語體系及知識體系進行重新審視,發揚其中符合人類文明共同進步方向的精華,剔除其中的糟粕,構建新的文明敘事,建設中國文明的主體性。
1.中國近現代知識體系的演化與中國社會科學的本土化;
2. 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現代化與西方化的雙重任務及其困境;
3.重新認識世界史(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世界史敘事)
——重新認識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
——重新認識后發國家的發展道路
——西方知識界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反思批判
——重新認識不同國家歷史文化和社會傳統與工業革命的關系
▍第三,關切新技術革命與社會結構演變及意識形態重組
正在展開的新技術革命尚處在早期階段,其未來影響遠未可知。新技術革命必然帶來社會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及意識形態方式的重組,中國知識界應該對此進程投入極大關注,研判技術革命的正面效果及負面影響,并預作對策。
1.新技術對勞動力、社會組織形態和社會關系的挑戰;
2.技術變遷與生產形態變革;
3.技術變遷與意識形態重組
4.國際產業分工、貿易體系變動與中國的社會結構變遷。
▍第四,關注世界秩序變局,重新認識世界
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世界秩序正在發生劇烈變動,國際格局及全球政治經濟模式也必將隨之產生重大調整。人類會重蹈20世紀資本主義面臨重大危機時的”戰爭-革命”的老路,還是在新生產要素和新文明要素的介入下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為此,關注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國際秩序發生、發展及重組的內在規律,揭示其可能的未來演變,超越啟蒙主義的認識框架,重新認識世界,將對人類社會新道路、新文明的構建,具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1.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際秩序的歷史發展及演變規律;
2.技術變遷、逆全球化潮流與國際秩序的未來演變;
3.中國崛起與百年未有之世界變局;
4.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際秩序的演變;
▍第五,文化重建與社會實踐
文化價值重建不僅要在歷史中尋找源頭,也不僅要在文本中邏輯演繹,更要在社會實踐中挖掘探索。現實社會中,大量生動活潑的文化價值重建案例不斷發生著,需要我們從活著的實踐中尋找那些背負傳統、面向未來、活在當下的生動案例,加以總結提煉,以影響社會,指導未來。
1.地方政府文化重建案例調研;
2.社會組織文化重建案例調研;
3.企業組織文化重建案例調研;
4.地方政府文化重建對策研究;
5.企業組織文化重建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