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陜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承攬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該項目獲清華大學江億院士與驗收專家組認可點贊,成為灃西清潔能源省外項目建設標志性成果之一。

項目效果圖

據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位于城市副中心,西起北運河東岸,東至東六環外路縣故城遺址區,北起京哈南側路,南至楊坨中路、楊坨一街。項目定位為“四網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是北京市繼大興國際機場后又一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面對北京市通州區地質斷裂帶廣泛發育,地下裂縫復雜、多樣,地層巖性變化大,漏失嚴重等特點,各參與單位深入研究地層結構,認真研判施工過程風險,合理調整設備配置,制定最佳實施方案,實現北京區域三個月內完成兩開2700米中深層地熱井施工的突破,打破北京區域兩開不可成井,成井需要半年的僵局。

該項目驗收工作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清華大學江億院士擔任專家組長,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多位行業專家參與評審評定。

經審議,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該項目圓滿完成初期約定建設目標,試驗結果優于設計預期,符合國家及北京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方向,可作為北京市低碳供熱熱源的重要技術之一,積極推廣應用。

同時專家組提出,井下換熱技術作為中深層地熱利用的前沿技術,能實現對中深層地熱能“取熱不取水”的井下換熱,具有取熱持續穩定、地溫恢復快、環境無影響特點,是解決未來低碳供暖熱源的重要途徑。

項目于2021 年 10 月 27 日開工,2022 年 1 月 20 日完成所有項目建設與試驗內容。

作為北京地區第一口中深層“取熱不取水”的試驗井,灃西能源公司充分利用陜西、河南實踐經驗及技術成果,通過采用二開井身結構,地熱地埋管施工僅用88天,在建設成本、建設周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項目試驗井井架

同時,項目地熱地埋管550千瓦取熱已連續運行60余天,最大供熱能力超過660千瓦,預計能夠承擔約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供熱需求,有效實現熱泵系統供熱能力的突破。

據悉,該項目在國內首次實現全過程、全維度、全供熱場景的試驗數據采集、分析與研究,是“雙碳”政策實施后北京地區首個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示范項目,為實現多能耦合能源系統和可再生能源綜合供熱系統奠定堅實基礎,對北京地區節能降碳和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大示范意義。


本文為友情合作發布,不代表“文化縱橫”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