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半文官新政府已經正式運行一周年。迎來自五十多年威權統治以來一次顯著的自上而下的轉型,緬甸開展了一系列廣泛的改革。在2012年3月1日吳登盛擔任總統職務一周年對全國所作講話中,吳登盛總統清楚表明改革的目標是要引入“真正的民主”,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這項雄心勃勃的改革議程包括了進一步的民主改革,愈合過往痛苦,重建經濟和確保法治,以及尊重民族多樣性和民族平等。緬甸出現的改變是真實的,面臨的挑戰也頭緒紛雜:對已取得的成就加以鞏固,并以此為基礎,增加改革收益為所有緬甸公民分享的可能性。

4月1日舉行的議會補選是緬甸代表政治歷程中的關鍵一步。昂山素季及其全國民主聯盟重返主流政治議程,并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全國民主聯盟業已成為緬甸最大的反對黨。鑒于議會僅有少數席次經由選舉產生,這次補選的結果未能改變緬甸政治的權力平衡,但它卻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

這些改革的速度及程度已對關于改革進程如何持續提出了疑問。任何這類重大政治變革的改革方案都勢必會面臨嚴峻考驗,但緬甸政治精英對于如何變革已有廣泛共識,改革出現逆轉的風險將會較低。

即便如此,緬甸仍然面臨其他方面的嚴峻挑戰。對于細致的政策規劃來說,緬甸當局的執行能力依然頗為有限。這對緬甸公民能夠看到一個整體性的變革構成了阻礙。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中,隨著緬甸將于2013年舉辦東南亞運動會并在2014年擔任東南亞國家聯盟主席國,新體制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經濟改革則是另一個重大問題。對于一個貧困程度極高、統計數據不可靠又面臨著突發經濟沖擊的脆弱經濟制度來說,做出重大政策改變有其風險。即便一個相對較小的沖擊都有可能對民眾生計造成重大影響。在人民預期日益升高的這個時刻,加上對人民施加的威權控制已然松動,經濟危機可能會導致一場動蕩。

第三個挑戰則是如何鞏固多民族地區的和平。自2011年底以來,緬甸政府已經先后同撣邦軍、克欽民族陣線、克倫民族聯盟和新孟邦黨等簽署了停火協議,這是一個重大的成就。然而,可持續的和平仍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與最大少數民族武裝團體之一的克欽獨立軍迄今仍未達成協議,雙方之間的嚴重沖突仍在繼續。那些已達成的?;饏f議同樣也是脆弱的,除非雙方在解決根本矛盾上取得進展。邊界地帶的戰爭狀態,將會是政治改革與經濟重建的一個重大障礙。

已然發生的改革似乎并非主要由外部壓力所驅動,相反卻是緬甸統治者基于國內狀況的考量。眾人引頸以盼的改革已然啟動,西方已沒有正當的理由繼續保持之前的制裁措施。制裁將可能會破壞改革進程——削弱改革者而壯大更為保守的分子——而非為進一步的改革保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