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日益臨近,共和黨批評人士對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所推動政策的批評可謂炮聲隆隆。針對這些批評,曾獲得喬治·波爾卡新聞獎的《時代》雜志資深記者米歇爾·格倫沃爾德(Michael Grunwald)在《外交政策》上針對若干條對奧巴馬新政一一做了分析。
“奧巴馬的經濟刺激方案是困擾其總統任期的大敗筆。” —— 錯。大量證據表明刺激計劃的確提供了真正的刺激,有助于阻止經濟產生可怕的自由落體,避免了第二次大蕭條,終結了殘酷的衰退。美國IHS 全球透視、摩根大通、高盛及國會預算辦公室等都認為其至少使GDP增加了2%,拉大了緊縮與增長之間的差異,挽救和創造了大約250萬個就業機會。沒有經濟刺激方案,失業率有可能仍然保持在兩位數。
復蘇法案中的食物券、失業救濟、為低收入學生提供的學費補助、低收入工人的稅收抵免,正是這些補助使一個極為痛苦的時期變得較不痛苦,使至少700萬美國人脫離了貧困線,同時改善了3200萬美國人的生活狀況。自1930年代以來的最糟糕的經濟下滑期間,貧困率僅略有增加。無家可歸的情況實際上還略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在“預防無家可歸”方面開創性的經濟復蘇法案實驗對身處危機的120萬美國人的房屋提供了幫助。如果原本其中一半的人以露宿街頭收場,那么美國無家可歸的人口就將增加一倍。
“經濟刺激方案原本應該規模更大,但奧巴馬卻表現得畏手畏腳。”——一半錯。在極度不受歡迎的銀行紓困之后,甚至連國會都對大型刺激方案失去了胃口。?2008年11月,市場上的死亡螺旋曾創造出國會需要采取行動這一勉強共識。但387名主要的左派經濟學家曾簽署了一份公開信,呼吁政府僅僅采取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而到了2009年1月,身為著名左派政治人物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依然不愿意批準任何6000億美元以上的法案。共和黨則決定集體反對“復蘇法案”。三位溫和的共和黨參議員與民主黨的納爾遜一道,認為除非他們所有人都滿意,否則不會投贊成票,并且堅持認為刺激方案必須少于8000億美元。相較做正確的事情,黨派政治總是在國會運作中排第一位。
“與羅斯福新政不同,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不會留下長久的遺產。”——錯。復蘇法案是史上最具變革性的能源法案。經濟刺激計劃也是自羅斯福“大社會”以來規模最大和最具變革性的教育改革法案,以旨在獎勵創新的“力爭上游”,競爭震動了公立學校。它也是一個規模龐大并具有變革意義的醫療保健法案,為奧巴馬一年之后甚至規模更大及更具變革意義的改革奠定了基礎。這是自羅斯福總統以來美國最大的產業政策嘗試,自約翰遜總統以來最大的對扶貧措施的擴展,自里根總統以來規模最大的中產階級減稅。
羅斯福新政留下了標志性的遺產,胡佛水壩、天際線公路、諾克斯堡。一些批評家認為,刺激方案不過將留下一堆由污水處理廠、重新鋪好的坑洼以及終于免于失業的公務員所組成的平淡無奇的成果。但刺激方案正在創造屬于自己的遺產:世界最大的風力和太陽能電廠、美國第一家纖維素乙醇精煉廠、零能耗的邊境站,以及將在不到三小時的時間中連接洛杉磯與舊金山的子彈頭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