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公眾的視線總是會被最戲劇化的事件所吸引。正如當下,人們津津樂道于大大小小官員們的沉浮悲喜劇,媒體也花費了不少精力和篇幅來傳播各種各樣的猜測。的確,這場反腐敗戰斗的劇烈程度遠遠超過想象,人們有足夠的理由驚訝。然而,這只是這個國家需要面對的眾多問題中最為表面的一個,就連當政者也坦言反腐僅僅只是治標的舉措。從長遠來看,那些從頂層設計出發的、力度空前的改革措施更值得我們琢磨和探究。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們看到了司法、財稅、醫療、戶籍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以及雷厲風行的破除壟斷、廢除勞教,政策的力度甚至超過了最大膽的評論員的預計。對于此前人們顧慮重重的所謂利益集團,政策的制定者們似乎采取了令人驚異的蔑視態度。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此前不久以維穩為核心的治理體制,就會發現這是多么巨大的轉變。在短短幾個月以前,層出不窮的群體性事件,讓中國社會的矛盾沖突達到了令人憂慮的程度。面對這些群體性事件,當政者們總是以迅速平息事態為最重要的治理目標。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往往既不是處置的出發點,也不是結果。處理事情的人會盡力地順應時勢,而不是致力于追求公正的結果。其造成的后果眾所周知:對于弱者而言,就是提高自己制造麻煩的能力,爆炸、殺人、鬧事、不斷上訪擴大事態,對于強者而言,就是利用關系,超越規則的束縛,或者動用暴力機器,維護秩序。在沒有普遍權利的時代,所有的人都在尋求特權,從沒有人在意這種秩序的正當性是否受到損害。也很少有人會主動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界止步。人們總是遵循自己的本能,無限度擴張自己的邊界,直到遇到更為強大的阻力。

我們還很難預估新政策的實施情況,甚至對新政策的總體意圖和努力方向做出評判也顯得過于幼稚和輕率。但新政策所傳達出的一些信息,卻也還是有跡可循。只是很少有人關注到這些并不微弱的信息。很顯然,這些新政策試圖重新讓政府“強硬”起來,讓它有所作為。這種強硬并不僅僅是力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打算公開宣示自己的好惡和是非態度。事實上,它已經宣示了一些明確的原則,并聲稱堅定地捍衛這些原則,而不再遷就強弱時勢,也不打算向各種關系和特權輕易屈服。它試圖重新制定國家的法律、道德標準,并不惜為這些標準付出代價。

就此而言,這種治理邏輯的轉變可謂巨大,恰好這件事又發生在中國成為世界性大國的關鍵時期,這本應更值得人們重視。它值得我們從官場大戲中稍稍轉過頭來。

《文化縱橫》編輯部

2014年10月